索引号: | 011158671/2023-04491 | 分类: | 审计 | ||
发布机构: |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2-11-18 | ||
标题: |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 | ||||
文号: | 无 | 主题词: | |||
生效时间: | 终止时间: | 来源: | 计划财务科 |
襄阳市审计局: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整改分工方案的通知》(襄政办函〔2022〕29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对涉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问题,逐条分析研究,督促相关县(市、区)责任单位积极整改,现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反馈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
(一)农村改厕方面
1.枣阳市摸排发现问题厕所14532座,已整改问题厕所3010座,户厕整改率仅为20.7%。
整改情况:加强宣传督导,确保整改针对性,枣阳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两个专班,分片包干,上门入户实地查看问题症结,分类施策精准有效解决;加强培训督查,确保整改连续性;加强沟通统筹,确保整改合理性。全市问题户厕14058户全部整改到位。
2.刘升镇等4个农村户厕、6个公厕管护不到位,6个户厕配套设备未安装到位。
整改情况:刘升镇组建专班,入户实地查看,制定整改措施,充分征求农户意见,按照需求选择厕具。整改后,蹲便器安装到位,三格化粪池管道通畅。户厕内干净整洁,户外化粪池无渗漏、无裸露。
3.宜城市4座建成验收的农村公厕短期内被拆除,其中2座2018建成2020年拆除、2座2019建成2021年拆除,涉及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宜城问题厕所817座,已整改问题厕所53座,户厕整改率仅为6.49%。
整改情况:关于短期拆除的问题:一是认真执行《宜城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一图一表两池一说明”规定,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轻易更改方案。二是加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设计,避免朝令夕改、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村基础设施,既要保证符合规划要求,又要让设施切合实际,接地气、实用。确保今后在规划范围内建改农村公厕。
关于户厕整改的问题:一是制定《宜城市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由宜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对2018年以来农村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的农村户厕和公厕逐一进行登记排查,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抓好问题整改;尤其对764座问题厕所进行整改。二是成立了摸排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卫健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分别是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各镇办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提高今后农村改厕工作质量。四是分门别类、分类施策、实实在在进行整改,厕屋问题的进行修缮和改造;厕具问题的进行更换;化粪池渗漏、隔板变形移位的,重新更换安装;用水有困难的,由村组想办法接通自来水;防冻问题的,增加保暖装置;对粪污处理和后期维护问题的,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使用操作引导。截至目前,764座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
1.枣阳市鹿头镇1个乡镇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点管护不到位,刘升镇等3个填埋点未进行地下水监测。枣阳市2个村生活垃圾收集、清理工作滞后。
整改情况:(1)鹿头镇对填埋治理点排水沟内100米杂物及时进行了清理。建立巡察机制,发现淤堵及时清理,加强表面植被养护,保证水土不流失,整改后,排水沟无杂物,排水流畅。(2)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水质监测和渗滤液跟踪监测,地下水质监测指标正常,渗滤液、填埋气体监测指标正常。(3)发挥乡贤理事会作用,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形成良好习惯,完善村级垃圾收集、转运制度,加大分类转运频次。整改后,垃圾收集转运无死角,农村垃圾处理体系高效运转。
2.宜城市11个乡镇(办)垃圾转运车辆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垃圾腐蚀性强等原因造成车厢密封性变弱及车厢设计为平面等技术原因,普遍存在渗滤液滴漏造成路面污染问题。宜城市7个村生活垃圾收集、清理工作滞后。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一是对现有车辆进行及时维修改装。对问题车辆进行了车厢密闭整修改装,解决了转运中出现渗滤液滴漏问题。在填塞器翻转填料斗和装填器间加装一个边缘挡板以防止垃圾外泄。将车厢底板设置一定坡度,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外泄。在填塞器下部安装积污水槽,用于储存车厢与填塞器之间滴漏的污水。加强装填器与车厢连接处的密封,以防止压缩中垃圾外泄和垃圾渗滤液的滴漏。二是及时采购更新车辆设施。考虑到现有车辆的使用频次多和使用年限较长,利用城乡垃圾一体化项目,为15座中转站更换15辆规格为8-10t的对接式压缩垃圾车。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
1.枣阳市车河和鹿头镇2个污水处理厂监管不到位,运维单位巡查调校仪表不及时,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王城镇、兴隆镇、吴店、随阳西4个污水处理厂未优化规模,处理能力超过实际需求,运行负荷率偏低。七方镇1条河道和熊集镇1处堰塘水体及其周边污染严重,未纳入治理范围。
整改情况:一是联系设备安装运维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在线监测设备进水流量调试,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建立污水处理厂巡查机制,发现数据异常及时调整,整改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正常。二是加快推进乡镇雨污分流主支管网和接户管网建设,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向省住建厅汇报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处理规模。整改后,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将达到要求。三是安排人员和大型机械车辆对河流和水体污染物处理,打捞水生杂草30余吨,垃圾废弃物12余吨,疏通了河道,按照河库长管护制度加大对官沟河尚有管护力度,保持常态化巡察清理管护。整改后,彻底改变了水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生活生产质量。
2.宜城市12家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运行管护不到位,监测数据不准确,处理能力超过实际需求,运行负荷率偏低。4处黑臭水体摸排不到位、未纳入治理范围。小河镇高康村污水处理站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资金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整改情况:已完成部分整改任务。一是对因管网接户率偏低导致负荷率未达标的厂站,加大整改力度,督促运维公司对各污水处理厂配套主支管网和接户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筛选,进一步完善前期因协调等原因未能完成的接户工作,保证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污水应收尽收。二是对负荷率偏低的厂站,加强厂站管理,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强化对运维单位考核管理,确保各项指标按照省厅标准达标排放。三是加强厂站设备调控,优化污水处理厂规模。襄阳市政府已同意优化调整厂站处理规模,根据进水量调控厂站设备运行,保证务工人员大量外出和返回时,厂站设备均能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针对小河镇高康村污水处理站问题,一是修整电机线路。针对高康村五组污水处理站电机损坏问题,已对该设备电机进行了维修,目前已恢复正常,下一步将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二是提升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已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场站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投加了活性污泥并进行驯化,结合指派管理人员针对设施运行、污泥活性等运行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污水处理效率。三是定期对水质开展检测检查。定期对出水口的COD、氨氮等污染物因子进行检测,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四)资金管理使用等其他方面
1.2020年,枣阳国投子公司枣阳鼎赫与农发行枣阳支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用途为枣阳市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项目,未经借款人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变合同约定的借款用途。截至2021年5月26日,枣阳鼎赫收到贷款78000万元,其中1152.51万元由枣阳国投归集用于枣阳城区的棚户工程、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等。审计期间,枣阳国投退回枣阳鼎赫1152.51万元。2019年至2021年,枣阳市城管局使用财政一般债券和生活垃圾治理奖补资金2628.59万元购置生活垃圾治理装运设备,财务已作固定资产反映。2020-2021年,市城管局未报经财政部门同意将上述设备先后分别调拨给各乡镇(场、区)、市直机关和小区管理使用,未相应调减单位固定资产。接收设备的相关单位未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整改情况:
(1)枣阳市国投集团于4月27日已将1152.51万元归还至枣阳鼎赫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农发行枣阳支行账户;(2)责令枣阳市国投集团总经理作出书面检查,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加强财经纪律管理的重要性,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财经法制观念;(3)建章立制,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专项贷款资金“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要求,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4)枣阳市城管局按照资产类别捋清调拨的资产清单,报枣阳市财政局行资股进行审批转化备案;枣阳市财政局已审核批复,完善相关乡镇资产调拨手续,调整资产账面。整改后固定资产登记明目清晰,调拨手续齐全,账目调整及时,保证国有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
2.抽查发现,宜城市11个乡镇(办)中有6个乡镇(办)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方为小规模纳税人,应按照3%的征收率计取增值税,但造价咨询公司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却按一般纳税人9%的增值税率计取工程税金,且计算税金时未扣除甲供材料款。同时,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2020、2021年执行0税率、1%税率的优惠政策,多计多结工程税金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审计时间限制等原因,审计组无法准确计算多计工程结算金额。审计期间,上述6个乡镇对相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结算金额重新进行了测算,多计工程结算金额共计371.26万元。
整改情况::已部分整改完成。一是宜城市发函要求各镇(办事处)根据实际发生税率据实结算工程税金,责令各镇办将多计工程税金扣除;二是严格审计各镇办的工程结算数据,在后续拨付工程款时对工程税金进行专项检查,发现不据实结算的全部责令整改到位,确保不造成资金损失;三是宜城市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项目工程预、结算管理制度的通知》,严格执行项目工程预算、结算管理制度。
特此报告。